讓濟南小程序開發公司小編說,當前熱話題當屬于新冠狀肺炎了,2020年新年伊始,因為疫情的到來,親朋好友不能聚會聚餐,甚至大家的活動范圍僅限于自己的家,家門口都不讓出。原來熱鬧的小區、街道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,很多門店都紛紛關門,在家老實待著就是大多數人生活的“主旋律”。
疫情的到來給很多企業帶來了重創,也給很多企業帶來了新的出路,尤其是關乎人們生活用品的問題,一下子使得社區團購瞬間火了起來,農場鋪子、十薈團、周黑鴨、京東到家等,紛紛開啟無接觸社區配送,打造了“讓市民宅在家也可以吃到各種美味”的口號。除此之外,也有不少社區居民自發建立了以小區為單位的、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區團購群,在疫區,更有各地政府及機關單位以社區團購的方式,將蔬菜等物資送進社區……
一夜之間所有電商、零售模型似乎都成了“社區團購”,可以說由政府牽頭、物業協助、所有電商一起幫忙,在教育全國人民社區團購這種模式。“社區團購之前就有用戶基礎,這次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并參與進來,在一定時期內持續進行線上買菜動作,或將改變消費者的未來生鮮采買習慣,加上政府機構推薦的官方背書,這種消費方式會越來越廣泛被消費者接受。”
農場鋪子胡總告訴我們,疫情期間一個社區的訂單量達到200%的增長,新增用戶量是平時的3倍左右,社區團購的崛起受青睞,與其模式本身也緊密相關。
從平臺來說,社區團購引入了“社群”和“團長”概念,平臺邀請團長(寶媽或小店主)加入,并為團長提供商品、物流、系統、運營、售后等全方位支持。團長基于社區鄰里關系,維護社區居民用戶,負責建群運營、推薦產品、銷售及分發貨品(落地配)、售后服務等,在拉新、營銷和履約層面都做到了有效降低成本。
在一個電商公司,拉新、營銷、履約幾個成本加起來,一般會占到其銷售額的20%~40%,這也是很多電商平臺難賺錢的原因。而在社區團購這個模型里,拉新、營銷、履約這三件事全部由團長承擔,即把原來電商模式里20%~40%的成本由團長的8%~10%全解決了,“看起來給到團長的提成很高,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劃算的事情。”
疫情下,小區封閉,小區居民間的聯系也隨之更為緊密,社區團購又火了一把。但隨著4月8日,武漢市解除離漢通道以及隨著小區逐步放寬管制措施,社區團購未來將走向何方則依然還存在著很大的未知數。